白癜风有看好的没 http://pf.39.net/bdfyy/zjdy/150907/4692526.html经纪人触网西瓜畅销大江南北
每天网上收集供需信息、带瓜商下地看瓜……吴绍伟帮瓜农解决销售问题
走进农贸市场,蔬菜水果林林总总,清香扑鼻,哪怕深处外乡,我们依然能吃得到来自家乡的蔬果,油然而生的那种幸福和感动总能占据我们的心头。是谁在无形中“调配”着这些蔬菜水果“走南闯北”来到我们的餐桌?为何果农、菜农总能种出适合大众口味的品种?近年来,一批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蔬菜经纪人”“水果经纪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边连着农户,另一边对接广阔且瞬息万变的市场,他们靠灵活的头脑和城乡间的劳苦奔波,搭建起农户和市场间的一座桥梁,传递着供需市场的一手信息。“果蔬经纪人”的出现,让蔬菜、水果种植业成为现代农村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他们不仅自己获得丰厚收益,还帮助农户足不出户解决销售问题,实现增收,让越来越多的优质蔬菜、水果走向全国。近日,记者来到平度市明村镇,全景式观察、体验“西瓜经纪人”这份新兴职业背后的故事。
专业带看瓜
一斤西瓜提成5分钱
立夏一到,青岛逐渐迈入西瓜成熟、销售的旺季。赶在西瓜大量上市前,4月中旬的平度市明村镇大*埠村,空气中就早已弥漫了西瓜清甜的香气。
从最初零星种植百十亩,到如今2万余亩,从鲜有问津到远销多地……在明村西瓜产业发展的轨迹里,一直活跃着众多“西瓜经纪人”的身影。今年40岁的吴绍伟就是“西瓜经纪人”大*中的一员。14年的从业经验,早已让他“耳聪目明”,成为西瓜种植和买卖的一把好手。
“他们家是大*埠村种瓜第一人,年年都是赶最早上市的一茬瓜,品质好,自然价格就高一些。”4月22日上午11点30分,吴绍伟带着从烟台过来的商超供应商到瓜农吴克辉的大棚里看瓜。
此时的西瓜大棚里绿意浓浓,瓜苗在松软的土地里生长着,细长布满绒毛的藤蔓上长满了鲜绿的叶子覆盖着大地,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或深绿、或浅绿的花纹好像水草般布满西瓜,不少西瓜表层仿佛都挂了一层白霜。
“你看这西瓜,从挂霜、纹路、颜色来看,授粉到成熟已满45天了。”吴绍伟告诉记者,明村的西瓜,谁家种得早晚、品质怎么样,他是摸得门清儿。只见他轻车熟路带着客户和瓜农,在大棚里穿梭看瓜。大棚里温度很高,没几分钟,大家的额头上就开始冒汗了。记者能明显地察觉到后背上流下的汗水,看了一下棚内的温度计,在太阳炙烤下,西瓜大棚内温度已然升到了39℃。
在吴绍伟细心、专业的带看下,客户爽快地向当地瓜农订购了1.5万斤西瓜。“涛年轻、胆大、心细,脑子活络,没有卖不出去的瓜,老少爷们跟着他卖瓜,大家也都放心。”瓜农吴克辉口里说的“涛”就是吴绍伟。今年50多岁的吴克辉是明村最早种植西瓜的,每年都会在4月中旬左右赶早上市第一拨西瓜,当天是时隔一周后大批量“收割”的第二拨西瓜。
中午12点左右,在客户订购完西瓜后,吴克辉就带着家人赶忙摘起西瓜来。经过两个小时的忙活,西瓜顺利装车、上称、计费、发货。
“目前西瓜的价格是每斤4元左右,今天这些瓜一共卖了6万块钱。”吴克辉一脸满足地告诉记者,他们家的大棚有4.5亩地,一亩地栽种棵瓜苗,一个西瓜平均有10斤重。记者粗算了一下,一个大棚大约能收获3万来斤西瓜,按照每斤4元价格算,暂不考虑搭建大棚、损耗、水电、地膜等各类成本,这批瓜大概能收入12万元。
“1.5万斤西瓜,平均按照每斤5分钱来提成,这车西瓜我能挣块钱。”吴绍伟介绍,每年从4月份到9月份是西瓜销售旺季,也是他忙碌和收获的时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早起联络客户、带看西瓜,帮着瓜农商谈价格,然后装车、发货。
“触网”拓销路
一年能挣近20万元
每年4月中旬西瓜进入成熟季以后,吴绍伟的手机就24小时不得闲。
今年刚40岁的吴绍伟,做“西瓜经纪人”这一行已经有着14年的丰富经验。究其秘诀,吴绍伟毫无保留地点开手机上的农副产品网络平台,向记者介绍起来,“我每天都会上传发布西瓜信息、照片和视频,如今通过农副产品网络平台求购的客商,覆盖山东半岛,遍及山西、安徽、江苏、河北以及东三省等地。干我们这一行,缺的不是市场,及时掌握信息才是关键。”吴绍伟介绍,通过网络平台,他收获了源源不断的客商,掌握了最新的市场行情和供需情况。
相比现在不愁销路,吴绍伟感慨,“明村西瓜”逐渐得到认可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年明村镇开始陆续动员村民种植西瓜,后来随着大家种植得多了,年前后西瓜出现严重滞销。在*府大力扶持下,年明村镇“大*埠”牌西瓜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年明村镇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获得“全国西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称号的西瓜产地。看到西瓜产业出现转机,吴绍伟毅然辞去原来的工作,带上名片、西瓜推介材料、方便面等,辗转青岛市区、烟台、安徽、江苏等多地推介明村西瓜。
“西瓜属于时令性水果,市场节奏非常快,防范滞销,借助网络迅速获得信息是第一步,长年累月的诚信经营则是根本。其实,很多客户属于网友,大家从未见过面,但是大家以西瓜作为媒介交流,过硬的品质维系了长久的生意。”吴绍伟说,靠着客商介绍客商,如今他的西瓜销路越走越稳。市场信息把握得及时了,就能提出更多指导性意见,瓜农也会更受益。客商、经纪人、瓜农三者间的长久平衡靠的就是诚信二字。
“4月份的青岛,西瓜上市量少,还能抓抓价格,进入5月份,大批量的西瓜下来了,价格不再美丽时,就主要靠走量。旺季时,一天能收购15万斤西瓜。”据吴绍伟介绍,4月中旬到6月底他主要将明村西瓜外销,7月至9月期间则是从宁夏、内蒙古回运西瓜,每年忙碌4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市场良好的情况下,他一年能挣到约20万元,行情不好也能挣至少12万元。
自己当瓜农
总结经验帮助乡邻
随着吴绍伟成功“触网”获取到各类信息,他还掌握了不少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再结合“走南闯北”获取来的第一手市场反馈信息,再结合青岛本地实际情况,迅速分析和判断出市场缺什么,他自己会优先选种试验,然后再第一时间将这些实践出来的经验分享给乡亲们。
“市场缺什么?该种什么?该怎么种?我都是自己试验过的。”吴绍伟介绍,现在他不再单一地买卖西瓜,自己也当起了瓜农。他有约20亩的大棚和大田,通过网络学来的种植管理经验,在市场信息洪流中听到的优质受市场欢迎的西瓜品种,先在自家瓜田上一一得到验证后,他才会把切实可行的经验指导和推广给更多瓜农。
“以前是别人种啥,大家就一窝蜂跟着种,最后反倒谁都挣不到钱。”吴克辉告诉记者,得益于来自吴绍伟这类“西瓜经纪人”可靠的市场反馈和技术指导,他们能更准确地对接市场需求,市场上需要什么瓜,他们就种什么瓜,信息化种植的实现,让“经纪人”能卖好瓜,让客商能相得中瓜,瓜农也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吴克辉看来,这属于一环扣一环,大家实现合作共赢。
让“农产品经纪人”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也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农产品经纪人’作为连接城乡市场流通的新型组织形式逐渐就出现了,成为农村发展不可缺少、日益活跃的经济因素。”青岛市*协常委,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中华表示,“农产品经纪人”其实并非完全属于新兴事物,这份职业一开始或许没有这么洋气的名字,但能看得到牵线搭桥、促进买卖双方生意的中介的影子。
“经纪人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它要求经纪人要眼疾手快,愿意跑腿、愿意动嘴,既要熟悉市场规律、把握得了市场信息,还要能控制住品质,了解消费者喜好。”对于“农产品经纪人”这份职业,李中华说,经纪人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链接关系中充当了关键因子,作用自然不可或缺。
李中华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时代对“农产品经纪人”也应该提出新的要求,这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支持、引导和培训,比如对他们加强有关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经贸知识、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化等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让他们更好地促进市场的良性流通和有序竞争。“让‘农产品经纪人’与时俱进,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实现生产者、经纪人和消费者的多边共赢。期待未来更多优质农产品经纪人活跃在我们城乡农产品流通的大舞台。”李中华说。
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注入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现在‘蔬菜经纪人’‘水果经纪人’形成现象热,这离不开网络新媒体这些新兴运营手段,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农村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民对此有很多话要说,他认为,在生产和经营这两件事情上,还是需要专人做专事。“农产品经纪人”已经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显示出了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在农村市场经济中很好地衔接了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完善了农村市场服务体系,为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铁民表示,具体来看,“农产品经纪人”是农户和市场联系的重要纽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对市场信息反馈滞后的问题,帮助农户提升收入,让农户不愁销路,从而更加专注于种植蔬菜的技术优化、质量提升和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农产品经纪人”找到目标客户,让好物卖好价,能够有效引导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这种现象,需要肯定和鼓励,同时建议相关部门还能做好正确引导、规范和培训工作。”马铁民说。
一根西瓜藤结出致富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村民言语间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谁也没想到,现在靠着种西瓜改变了生活。
有几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年至今,明村西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大棚1.1万亩、大田1.4万亩,形成了高温棚、大拱棚、简易棚、大田西瓜和秋延迟系列化生产,预计西瓜年总产量约1.5亿公斤,总收入达3亿多元。
在*府乡村振兴*策的加持下,农业在变,农村在变,农民也在变。一批批懂科技、爱农业、有头脑、善经营的“新农人”随之出现,他们以西瓜为“杠杆”,撬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一根西瓜藤,结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走在明村镇,记者看到西瓜育苗、种植、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强势带动明村餐饮、旅游等各大产业。明村镇牢牢抓住科技“牛鼻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良西瓜产业,为该镇进一步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叫响明村西瓜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幕后
上过太空的西瓜成就甜蜜大产业
初夏时节,甘甜多汁的西瓜再度成为了平度市明村镇最美的一道风景线。走进当地西瓜交易市场,车进车出、人来人往,甜王、京欣、蜜童、无籽等几十个品种的西瓜被运往全国十几个省市,瓜农的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
西瓜产业渐成规模
明村镇地处北纬36.9℃的胶莱河畔、三合山下,山水秀丽、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孕育高端特色瓜果的最佳生态原产地。自年起,明村镇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结构及气候条件,把大棚西瓜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突破口,坚持走高端特色名牌农业之路,采取*策引导、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西瓜迅速在全镇形成了规模种植。在实践过程中,明村镇牢牢抓住科技“牛鼻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良西瓜产业,现共有京欣、甜王、蜜童、无籽、*瓤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发展成为明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
品牌建设持续升级
品牌,给农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响当当的品牌不仅能拓宽产品销路,还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多年来,明村镇非常重视西瓜品牌建设,通过发展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提升西瓜质量、叫响西瓜品牌。
在西瓜种植过程中,明村镇积极推行《明村镇西瓜标准化种植意见》等9个符合绿色标准的技术规范,引进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防虫网和*板诱虫、植物声频控制技术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了“四位一体”大棚生态模式,广大瓜农严格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进行种植,严格生产记录,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同时,该镇严格落实保证西瓜安全生产的“十户联保制度”“农药化肥抽样检测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全镇所有西瓜只有经过严格检测且质量合格才准予上市。
高水平的种植技术、高标准的种植要求确保了明村西瓜绿色有机的生产质量,也为明村西瓜带来了多项殊荣。年9月,“大*埠西瓜”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开创了全国镇村太空育种的新纪元。从年开始,“大*埠西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年,“大*埠西瓜”入选“山东十大地理标志产品”;年,“大*埠西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目录;年,“大*埠西瓜”入选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岛城市民最喜爱的农产品品牌”。年明村西瓜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系全国唯一一个西瓜类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明村西瓜品牌价值又一次实质提升。
西瓜节敲开销售渠道
自年开始,青岛明村西瓜节迎来了第十六个年头,明村镇以节为媒,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打造文化平台,宣传提升地域品牌影响力,助推西瓜圈粉全国、走向世界,敲开销售渠道,打开产业发展的致富门,谋变农业产业振兴和城镇品牌再提升。每次节庆活动期间,瓜王擂台赛、搬西瓜比赛、吃西瓜比赛等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收购商前来采购,西瓜成了明村镇名副其实的明星果、致富果。
经纪人搭桥小番茄走出大产业
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村的“西红柿经纪人”带动农民增收
曾经这个小村庄因地质低洼得名“前洼村”。像北方很多乡村一样,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但是这里的土质偏碱性,整体粮食产量不高。直到年,前洼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22个玲珑小番茄大棚。正是这个决定,给村庄带来了巨大变化,让一个贫困村一跃成为现在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致富村。年10月,前洼村与其他9个网格村融合,更名为“向阳村”,向“阳”而生,透着倔强与顽强。“向阳”美好的寓意,如今也是整个村的精神风貌的体现。
正是依靠小小的番茄,向阳村走上了振兴之路。这里番茄热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行当——“西红柿经纪人”。一辆辆载满小番茄的农用三轮车奔向村内分拣棚等待分拣装箱。这些刚刚新鲜采收的小番茄在分拣棚经过等级分拣、称重、包装后,通过村子里的“西红柿经纪人”运往全国各地。近日,记者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村,聆听“西红柿经纪人”背后的故事。
西红柿经纪人鞠朋浩
返乡种小番茄带民增收
4月22日早上6点,鞠朋浩来到承包的大棚开始一天的忙碌。他麻利地合上开关,启动“卷帘机”自动打开门帘,让西红柿苗享受阳光的沐浴。温暖的大棚里已是一片翠绿,西红柿苗旺盛地生长着,枝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一片生机盎然。鞠朋浩一边查看苗情,一边为正处于生长期的小番茄整枝打叉和人工授粉。今年是鞠朋浩返乡第四个年头,四年前他从青岛市区一家公司辞职回乡投身玲珑小番茄产业。自从与小红果打上“交道”后,他感慨特色农产品大有市场,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扩大规模日销四万多斤
说起自己成为“西红柿经纪人”的初衷,鞠朋浩笑着对记者说:“年的时候,家乡要大力发展高标准西红柿产业,同时呼吁在外打工年轻人返乡为小番茄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我第一时间报了名。”顺利通过审核后,鞠朋浩回到家乡成立了“鞠朋浩蔬菜专业合作社”。
“以前我们村里是等着上游客户来收果订货或是周边的小商小贩上门收购,销售渠道单一,价格也阴晴不定。”鞠朋浩说,从年开始,他每年会抽出半个月左右时间,赴北京、南京、上海、浙江等地找寻更多的分销商。通过客户积累,鞠朋浩的客户数由起初的十几个壮大成30多个。他拿出收益在村里又投资承包了两个大棚。
村里种植棚分为春暖棚和冬暖棚,村民们错开时间分批种植,小番茄一年四季都可以结果收获。“我最多一次一天出货量达到四万多斤,一个大棚产量也就在四万斤左右,相当于我一天销售了一个棚的产量。”鞠朋浩说。
“朋浩他头脑灵活,肯吃苦,还注重学习钻研,销售渠道交给他管理,我们放心。”在种植棚内劳作的鞠朋智告诉记者,每当大棚果子成熟后,他都会第一时间送到鞠朋浩的分拣棚里。当记者向他询问收益情况时,这个51岁的汉子一边笑着一边伸出3根手指说道:“目前收入了13万元,全年下来基本上在30万元左右。”
全年销售额近五千万
为了更好匹配各地区市场对玲珑小番茄需求,鞠朋浩在村内承包了一个分拣棚。记者在棚内看到,办公区域被划分成分拣区和包装区,二十几个村民有条不紊地分果、包装。与此同时,村民们开着三轮车、面包车不间断地送来一筐筐小番茄,经历过磅称重、记账、盖章开票等环节,这些小番茄会被运送到分拣机处,每个分拣机按照小番茄大小分有5个垛口。小番茄会按照个头大小自动掉落到对应垛口,在每个垛口下方都有一个箱子,待箱子快要装满时,村民们会把自动分拣好的小番茄再次进行选果、包装。
在分拣棚流水线紧张工作的同时,鞠朋浩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车辆、人员、货物等信息从各处汇聚而来,鞠朋浩有条不紊地进行调配。“每天早上5点客户电话就会打过来,每天的采收、包装、运输工作一直不停。”鞠朋浩介绍,接下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基地产量会不断提高,供应量还会加大。
鞠朋浩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日均一天出货量在斤左右,按照目前收购价一斤8块钱来算,今天货值就在12万元左右。“我一年收果在万斤左右,全年销售额近5千万元。”鞠朋浩笑着说。
下午5点钟,鞠朋浩接到了北京客户电话向他订购4号果。鞠朋浩说,“今天收的4号果不多,要去农户棚里再收一些,果子型号要跟着市场变化而变化。”说罢,他带上两个人和若干塑料筐就出发了……
西红柿经纪人王子龙
创办家庭农场销路不愁
同样被家乡发展前景所吸引的还有25岁的王子龙。4月23日下午2点,记者在他家中用大院改造成的分拣分装车间里见到了刚收完果的王子龙。年,王子龙和妻子贾晓燕南下寻找客户、开拓市场,回家后的王子龙和家人迅速把家里的大院改造成了玲珑小番茄分拣分装车间,创办了万农家庭农场,帮着乡亲们把小番茄卖到全国。“旺季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挣十几万元。”王子龙笑着说。
选果过程就像选美
王子龙告诉记者,中学毕业后他去当了兵,后来又在潍坊上学进修。大学毕业后,王子龙一直在外地。年受疫情影响,王子龙和妻子贾晓燕留在了家中。“年因疫情原因,家里小番茄滞销了。从那个时候起,我觉得应该从上游去找市场,不能等着市场来找我们。”王子龙说。
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王子龙和贾晓燕先后去了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把当地大型果蔬批发市场和水果超市转了个遍。王子龙发现,其中有些市场上已有商贩在销售向阳村的小番茄,当地市民对小番茄质量反馈也非常不错,因此他很快积攒了一批有实力的经销商客户。
“不同果子价钱不一样,选果的过程就像选美一样。”王子龙告诉记者,这些小番茄被分为不同等级,“一般我们会把小番茄分成5个型号,2号、3号果在大小、颜色、口感上受到外地消费群体欢迎,基本上每天要向杭州市场供四、五千斤。”
王子龙解释道,“每天果子的收购价按照前方市场反馈需求量来定价。今天的通货价格是在7.5元一斤,最贵的时候收购价能达到15元一斤。果子大小、产量都与收购价挂钩,要针对不同市场供应不同大小果子。”
“村里种植的小番茄型号叫做‘釜山88号’,一棵苗售价就在8到9毛之间,所以果子成本高,但在口感上很占优势,外地客户都是一致好评,所以我的客户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大客户都是通过互相介绍慕名而来。”
添加分拣新车间
王子龙透露,随着市场供应量的加大,家里分拣车间有些跟不上进度,自己也向村里申请分拣棚,预计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对于全年销售额,王子龙笑了笑说,“我这属于少的,基本上全年销售额在3千万元左右。”
“每次帮村民销完小番茄,不仅村民高兴,自己也感觉实现了自我价值,很充实。”王子龙说,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既解决了村里小番茄的销路问题,也给种植户们带来了稳定收入,皆大欢喜。
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客商,王子龙的精准服务让村里的西红柿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南方各大城市,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的支柱产业。“子龙给我们种植户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有了他们我们再也不愁销路了,资金回笼也比以往快多了!”村民鞠永高兴地说。
西红柿经纪人杨丽华
最佳合伙人只挑精品果
记者走进向阳村,一处横挂在自家墙上赫然写着“圣女果杨丽华购销处”的牌匾映入眼帘。在向阳村,多见由钢管骨架支撑、包裹着防潮阻燃棉被的简易分拣大棚,对于这种家庭作坊式的分拣购销点倒也觉得新鲜,记者便决定一探究竟。
自家院子变身购销处
走进这处购销处发现,这里院落顶部密封,和两层主屋相连,大约30平方米的空间通透且明亮,地面铺设木质地板,内置两处摊位堆放着新鲜的小番茄,各式包装箱高高摞起,12个工人正在卖力地忙活……“自家有院子,离主街道还不远,门头比较显眼,客户也好认门,前院能忙工作,不怕忙到深夜,既省钱还方便!”当记者问起为何把分拣点安在家里时,杨丽华干脆地说,她从事玲珑小番茄购销已经五六年了,得益于之前从事美发行业结识人多,这让她掌握了各家种植情况,不少外地的收购商纷纷找她合作收购。
杨丽华的购销处是采用合伙人模式,她负责收购,另外一位郝老板负责对外联络市场。浙江金华、嘉兴是他们最大的市场。说起她成为合伙人成功转行,杨丽华表示这里面还有一番渊源。“我一开始收购西红柿时,郝老板就带两个人站门口看我怎么收,一开始以为是骗子呢,合作后才告诉我,当时看我挺能干,为人又诚信,还能把控得了收购的品质,最后我就成了他的最佳西红柿合伙人。”杨丽华介绍,做生意靠的就是诚信,她和老板之间的合伙人模式需要诚信,保障客户临时增加的供货量到位就是一种诚信。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杨丽华看来,西红柿合伙人模式非常实用,既能让她发挥本土优势,还能让她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不发愁销路。
“收精品果,早期我们是独一家。”杨丽华介绍,和大多购销处不同,她家主要收精品果,精品果和普通果一斤能差出来四五元。常年收购精品果,让她自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说起选果,她侃侃而谈,“这对品质要求极高,既要色泽好、甜度高,还要口感好、吃起来多汁。”杨丽华告诉记者,一般都是农户来送,地方远一些或者突然间订货量大了,她就到农户大棚里去收购。给她家供货的农户一般都是长期合作,彼此也都信得过。杨丽华表示,从去年开始,收精品果的人变得多了。
“今天收的价格是10块钱,价格跟随市场走。”交谈间隙,杨丽华接到农户电话咨询当天价格行情。她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每天都是斤以上的收货量,受疫情影响,各地物流运输情况受限,六七千斤的收货量成了近期的收购常态。“但从最近两三天反馈来看,市场回暖了,量也开始上去了。”
记者了解到,向阳村里像王子龙、鞠朋浩、杨丽华等返乡人不在少数,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开阔的眼界,将生产源头与客户资源对接,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共同把向阳村西红柿市场运转起来。
幕后
一颗红果开启乡村振兴路
当记者走进前洼村时,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美丽干净的现代化村庄之前是个贫困村,“现在我们村庄大变样,搁从前是不敢想象的。”向阳村村*支部书记鞠炳锦说,“现在我们村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向阳村。‘向阳’美好的寓意,如今也是整个村的精神风貌。”
如何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身子杆挺起来,一直是鞠炳锦最大的心事。“当时从新闻上看到寿光蔬菜大棚运营得很好,我就想,咱村里怎么不学着搞大棚?”年冬天,前洼村18户村民奔赴寿光取经。“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有点像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味道。”鞠炳锦笑着说。
从年学寿光建大棚,再到年更换种植品种“釜山88号”小番茄,价格一斤上涨了两三块钱。再到年崔家集蔬菜扶贫农创体项目在向阳村落户,年2月,首批小番茄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余万元,棚均纯收入14万元以上。
鞠炳锦告诉记者,建设一个大棚的成本大约20万元左右,这块费用是由*府承担,村民只需要3万元便可承包一个大棚。“如果有村民拿不出来承包费,咱就先经营着,等大棚挣钱了再补齐。”鞠炳锦说,这个*策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在销售渠道方面,由*府出面招商引资,引入国有资本投资建设,聘请第三方公司统一管理,*府积极对接果商平台,按照大果商、大平台公司的要求来种植来生产,最终形成产业化生产的模式。
“现在,向阳村余户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每年能达到万元。小番茄已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更加喜人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西红柿产业中来,让我们的产业链条更长、更强壮,将来必将有更大的发展。”鞠炳锦对向阳村西红柿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番茄经济拉动多种行业
看着向阳村的小番茄种植棚越建越多、越建越大,种出来的小番茄不愁销路,崔家集镇吕家村的佐师傅脸上也笑开了花。22号下午3点,佐师傅开着货车来到鞠朋浩分拣棚,工人们将箱,共计2斤小番茄装上了佐师傅的货车,准备直送南昌。佐师傅告诉记者,“自打向阳村小番茄产业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自己所幸买了车干起了运输。基本上一年里跑10个月,去除杂七杂八费用成本,全年收入也有十多万。”
村民徐艳是村中第一批注册成立西红柿外包装公司的人。“种植户们需要什么类型包装,我这边都可以定制。一个盒子批发和零售价格都一样,在1.7元到2.7元之间不等。”徐艳说。记者看到,徐艳仓库里堆满了泡沫箱、纸壳包装、塑料筐、防潮纸等。徐艳说,“用来存放包装的仓库面积达平方米,每年4到8月份是包装盒最走量的时候,全年销售额能在60万元左右。”
向阳村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务工,记者在村内看到,部分村民在村中开起了快餐馆和小超市,带动致富增收效果显著。“我们村光做包子的就有4户,蒸馒头的有2户,年收入20余万元,我们村里打工流动人口一天就有0多人,他们都是靠村里采摘西红柿致富了。”鞠炳锦说。
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记者了解到,在向阳村的带动下,如今崔家集全镇19个新村中,种植西红柿的村庄过半,西红柿种植面积由余亩发展到1.5万亩,年产出小西红柿超0万斤,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余元,亩均(按种植面积)纯收入达10万元,此外,西红柿产业的发展还吸纳若干周边群众入园就业,创造就业岗位多个。
凭借质地坚实、色泽艳丽,沙多、面多、汁多,含糖量高等特点,崔家集镇注册了“崔家集西红柿”商标,年,崔家集西红柿入选第四届青岛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成为平度市第2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崔家集西红柿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如何更好依托西红柿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崔家集镇*委书记孙建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要谋划建设统一的西红柿购销市场,打造普惠式、一站式、菜单式购销市场,为生产者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为经销商提供优质的高端产品;以“崔家集乡村振兴示范园”为依托探索新村增收新模式,引领标准化种植,改良品种,探索带动更多村庄实现集体收入新突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