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又中招了!
最近,沈阳市发现一批圣女果内、外包装新冠病*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对相关接触人员进行排查后,陆续发现了11例新冠病*阳性感染者。
这个事一出,不少家长心里又慌起来了:买来的蔬菜水果要不要喷消*剂?是不是消*液配浓一点好?
别慌,就在前几天的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与感染控制科主任医师田靓,就提到了日常消*的4种常见误区。
误区一:对蔬菜水果喷洒消*剂
通常情况下,可以对蔬果外包装进行消*,蔬果本身只需要清洁,不建议使用化学消*剂消*,以免影响食品安全和口感。
确有消*需要的,可以使用有蔬果备案的消*剂,根据说明书上使用浓度浸泡10~0分钟后,使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液。
备案信息可以在“全国消*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查询。有资质的产品会在一项明确写有“瓜果蔬菜消*”
误区二:消*液浓度越高越好
使用消*剂时,应按照说明书相应对象的浓度进行正确配置。
消*液浓度并非越高越好,高浓度的消*液通常腐蚀性、刺激性等副作用也会更多,去残留的工作量也会越大。
▲注意查看产品使用说明误区三:对人、对衣物喷洒消*剂
一般来讲,个人外衣携带新冠病*的几率较小;
其次,用化学消*液对人体直接喷洒时,一方面会造成对人的刺激和损伤,同时因为喷洒的时间太短,喷洒的量也太少,起不到消*效果。
误区四:使用加湿器进行"预防性空气消*"
这种方式,一方面消*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人群很容易受到消*剂的伤害,如呼吸道刺激、灼伤和造成过敏等,这也是个误区。
咱们也不禁想起了2年前的一则热搜——因在加湿器中使用杀菌剂,韩国曾出现大量人员死亡
那么,正确的消*应该怎么做呢?田医生也介绍了5项原则:
原则一:清洁为主、消*为辅
通常情况下,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对于确有风险的环节和对象开展消*,消*应在完成清洁的前提下开展。
原则二:物理方法为主、化学方法为辅
优先使用包括开窗通风、机械换气、加热煮沸、阳光暴晒等消*方法。
原则三:预防性消*与随时消*相结合
日常做好各类物品、电梯、扶手、卫生间等消*工作,每天1~2次。
出现污染的情况,随时开展消*,随时做好手部清洁卫生。
原则四:消*强度与风险高低相一致
频繁接触的物品,消*频次可以高一些,污染严重的对象消*浓度适当提高,消*时间适当延长。
原则五:消*时做好个人防护
不仅要防病原体感染,也要防消*液对人的刺激和损伤。
另外,关于消*用品的储存,田医生也提醒大家:
⊙应当注意安全存放,密封、避光保存。
⊙消*剂不能放在卧室、厨房等地方;家中有孩子的,还应防止孩子误取、误食。
⊙常用的消*产品,在没有开封前,保质期通常在2年左右。
⊙开封后,酒精类消*剂建议在一个月内使用完,其他消*剂建议在两个月内使用完;如果是配制好、稀释过的消*液,建议当天使用。
你们家里的消*工作都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