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摄影师木佧,
居家50天,用手机为废弃食材拍大片,
让厨房边角料重获新生。
餐桌艺术家蘑菇,
用果蔬装点餐桌,
比艺术品还美。
疫情期间,人们对食物格外珍惜,
居家的艺术家们,从食物中发现美感,
用作品,分享与食物之间“灵光一现”的时刻。
细致地感受生活,
原来食物,也可以很美。
01.
居家50天
他用手机为厨余拍大片
木佧的创作
5月26日,木佧刚刚结束在广州的7天隔离观察,带着团队准备投入工作。
离开上海前一天,他为家里的食物拍摄了最后一组照片,画面中蓬勃的绿色,来自于他居家期间精心水培的胡萝卜苗。
离开上海的前一天,木佧剪下精心水培的胡萝卜苗
“我一直把它当作植物在养,每天换水,想着再回到上海它一定坏了,不想浪费,就拍一组吧。”午餐吃剩的牛油果皮、南瓜皮,还有刚剪下的胡萝卜苗,从书页中“生长”出来,就像一片绿色小森林,充满希望。
他解封了,要自由了。
干枯的菜叶,腐烂的圣女果
居家50天,时尚摄影师木佧一直在用废弃食物、厨余食材创作,他为这些破败的食物赋予华丽的美感,让它们在镜头中得以重生。
“疫情期间对食材格外珍惜,废弃过期的食材和边角料也不想浪费”。谈到创作动机,木佧坦言,是因为封闭期间的食物焦虑。
木佧早期作品《醒》MukaStudio
木佧摄影作品MukaStudio
年从伦敦艺术大学毕业回到上海,木佧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MukaStudio。从事时尚摄影行业,常年出差,每天在做方案跟拍摄中来回切换,他的日常工作节奏非常快,很少有机会自己做饭,家中食物储备其实并不算丰富。
“最初封在家里,每天都在担心吃什么。早上6:00抢叮咚、8:00抢盒马,疯狂囤积食材,我几乎参与了小区所有的团购”。
失去水分的白萝卜,腐烂的蚕豆
最初的创作,就是从腐烂的食物开始的。上海入夏天气渐热,冰箱的空间也有限,东西买多了食材没办法保鲜。土豆会发芽,番茄会发霉,蚕豆也烂掉了。
实在不忍心丢掉,木佧决定把它们利用起来,做成装置也好,拍成照片也好,“用我擅长的方式,把它们留下来。”
因为天气湿热而烂掉的番茄,表面布满菌斑,木佧从家里翻出一些晶石布置在表面,再用洋葱皮装饰,制成食物雕塑。“腐烂的番茄,那种很柔软的质地其实很像当下的我们,但柔软的躯体也会长出坚硬的东西来。”
蜜瓜皮和菠萝皮,珍珠项链和精致的杯子......它们让干瘪的茄子变得耀眼。“破败与华丽的冲撞,这种对比还挺有意思的。”
成为星球前,生蚝实是木佧的盘中餐
继腐烂食物之后,废弃食材也成为了创作素材。生蚝是小区团购来的,疫情期间显得格外珍贵。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表面粗糙不平,他觉得生蚝壳也蛮美的,就像陨石。
他用铁丝把蚝壳、鸡蛋壳、烂洋葱、山竹壳、葡萄藤缠绕起来,悬在空中,每一个物体都像一个小的星球。
木佧用水彩在椰子壳上绘画
疫情居家,木佧重拾了绘画“童子功”。他尝试用家中仅存的水彩颜料涂鸦椰子壳,发现竟然可以着色,于是,椰子涂鸦作品诞生——这是在他的小红书主页最收欢迎的作品。
他的创作,让厨余食材也有了生命。
观察作品的主题,很容易知道木佧每天吃什么。居家隔离后,木佧开始自己下厨,留学期间为了解决温饱练就的烹饪手艺,在疫情中派上用场。
他调侃自己:“天天做饭,摄影师变厨师”。
吐司是最常吃的:蘸上蛋奶液煎成法式吐司,卷香蕉跟牛油果烤成吐司卷,或是装饰水果,为了吃得丰盛些,变着花样在做。
每天三次进厨房,冰箱门开开关关不知多少次,每天与食物打交道......木佧坦言“从未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