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近年来,海南努力探索产出高效、资源节约、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四月伊始,春风徐徐,在三亚一处南繁研究院基地内,翠绿的稻浪随风翻涌,育种员们轻抚着颗粒逐渐膨大的稻穗。每年利用地处热带的独特光热条件,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近多名科研人员都如候鸟般飞来海南育种。南繁育种,成为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个专有名词。来自北京的曾庆魁说:“在海南南繁加代,能缩短育种的年限,等于我们一年当两年用。”如何守好南繁宝库?海南省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三亚南繁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表示,南繁也努力为海南农业注入源源活水。“第一加强我们海南自身品种的更新。有些品种(外地)还没出,只要实行好,我们就可以推了。第二利用南繁人背后的资源给我们服务。比如我们找专家做最现代化的一个循环农业,马上要启动一个5万吨有机肥厂的生产。”
建省初期,海南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基本多是“靠天吃饭”的大路货。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农民温饱不愁,但农业经济效益并不高。柯用春说,设施农业更是个空白:“以前海南搞大棚都不可想象,现在大棚一亩地的瓜就有两万元效益。”
如今,与父辈们靠冬季瓜菜营生不同,海南90后村民陈帮英走进陵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学起了最新的无土栽培技术:“这个电钻转上去的话我们就踩,它就自动旋转,相对降低一点,转到一定高度就来采收了。”
在现代化自动控温大棚内,一排排垂直排列的“上海青”蔬菜立于整齐的种植槽当中,吸收着营养液。收获时,机械一转到身前,一剪,一收,一株青菜就收入筐中。陈帮英说,“以前在家采收都是弯腰蹲下来的,突然来一场雨,那菜叶都烂完了。”
在这里,陈帮英学会了无土栽培、施肥技术、水温环境调控等,曾经面朝*土背朝天的农耕劳作,变成了双脚不沾泥土的技术活。几年来,像他这样通过产业园获得培训的当地农民还有多名。“环境是可控的,节省土地,产量也是外面的五倍。之前就冬天挣钱,一户人家也就三四万块,我现在一年就可以挣到7到8万。”
正在收菜的陈帮英
近年来,海南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甘蔗、橡胶等低效产业,推广优质品种,引导高效种植,农业经营方式也发生着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年考察海南时,对海南试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表示肯定。如今,这一模式在海南已遍地开花。
在澄迈县,小小的沙土村,就成立了19家合作社。这里曾经遍地沙土,如今农民们靠种植富硒地瓜,人均增收就达1.5万元,经营模式又有了新的升级。村支书王文克介绍说,“我们确立了以村委会+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在公司和协会的指导下去发展,抓好生产环节,公司来做品牌策划和销售。”
如今,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硕果累累,特色愈加鲜明。三亚芒果、琼中绿橙、陵水圣女果、东方火龙果……越来越多海南特色农产品打出品牌,唱响四季歌,行销海内外。
借力南繁发展,优化冬季瓜菜,做强热带特色,近五年来,海南农业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11%,排名全国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每年元,增长到元,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展望十三五,海南农业总产值将增加到亿元。作为海南新一代的农民,陈帮英自己个人也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我的小目标就是学到技术回去教一下老一辈,带动整个村发展起来。”往期回顾
潮起海之南:特区海南,海南特色
绿色宝岛的生态坚守丨潮起海之南
一张图一盘棋:破题治理现代化丨潮起海之南
潮起海之南:一条河一座城一群人的生态故事
为了海底种珊瑚,他差点与死神擦肩
潮起海之南
海南新景观:不知道?你真OUT了
潮起海之南
国际旅游岛:启航再出发
潮起海之南
发展踏出新路来
潮起海之南
记者:王凯、辛如记、许云、吴媚苗、朱永、刘飞、柴婧
编辑:付慧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