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还是不吃?种,还是不种?甜玉米、小番茄、紫薯……它们是不是转基因作物?帮主们是否会因此而纠结?其实,如今的常规育种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有很多农作物被误认为是转基因作物,今天小帮就要还这些作物“清白”。
它们不是转基因农民日报记者吕兵兵李竟涵缪翼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紫薯品种都是通过常规育种手段育成。
——国家甘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张立明
紫薯
“目前我国甘薯育种正处在以常规育种为主,生物技术育种为辅的阶段。这里的生物技术指的是利用分子手段,在基因水平上开发与甘薯重要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用于辅助品种的选择鉴定,以期缩短鉴定时间,提高育种效率等。而转基因品种则是指通过分子手段将目标基因导入目的作物,目标基因既有可能来自其他生物,也有可能来自作物本身。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紫薯品种都是通过常规育种手段育成,主要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广泛引进优异种质资源、筛选骨干亲本进行定向和小集团杂交,创造优异中间桥梁材料,多轮杂交、回交积累优异基因,最终培育出符合目标需求的紫薯品种。”日前,在山东省农科院,针对“紫薯是转基因食品”谣言,该院副院长、国家甘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张立明说。
该院研究员、甘薯育种专家王庆美用实例做了说明。目前,山东省农科院已育成的紫甘薯品种主要有“济薯18”和“济紫薯1号”,都是通过常规杂交手段育成。“济薯18”母本为“徐薯18”,父本为38个常规品种,经集团放任授粉的实生种子后代选育而成;“济紫薯1号”的母本为日本品种“绫紫”,父本为“济薯18”等15个品种经集团放任授粉的实生种子后代选育而成。“而且,每个审定品种在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区域试验前,都按照参试规定在有资质的单位预先进行了非转基因检测。”王庆美说。
该品种以“大西洋”为母本,“99-6-36”为父本杂交组合,后代经河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而成。
——张家口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马恢
亩产7吨的土豆
日前,本报报道了一篇题为《“冀张薯12”马铃薯亩产超公斤的高产品种》的文章,有微博粉丝
大萝卜不大提出了“亩产公斤的‘冀张薯12’是否为转基因品种?”的质疑。针对网友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冀张薯12”马铃薯的品种育成人、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马恢。马恢介绍,该品种是以“大西洋”为母本,“99-6-36”为父本杂交组合,后代经实生苗选育、选种圃、鉴定圃、品种预备试验、品种比较试验、河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而成。
去年,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的测产结果显示,“冀张薯12”创下了平均亩产.4公斤的临洮县马铃薯亩产最高产纪录。其中,二两以上的大薯.6公斤,二两及二两以下小薯.8公斤,大薯率达94.7%。最高产量为.1公斤,最低产量为.1公斤。平均亩产较当地主栽品种“兴佳2号”亩产.1公斤增产.3公斤,增产96.8%。
大家都知道,亩产过公斤的马铃薯即为难能可贵的高产品种,那么,普普通通的杂交品种“冀张薯12”为何能创下如此之高的纪录呢?马恢告诉记者,该品种最突出的性状就是抗旱、抗晚疫病,因此,大薯率特别高,3斤多的大薯很常见。“当然,跟栽培条件、技术等也有很大关系。”马恢说。
甜玉米和彩色糯玉米等鲜食玉米品种的选育主要是利用玉米自身的基因变异,采用的是杂交等常规育种技术。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甜糯玉米
“鲜食玉米跟转基因技术没有任何关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告诉记者,“转基因就像‘外科手术’,需要转入外源基因,甜玉米的甜味和糯玉米的色彩都是通过杂交手段选育出来的。”
选育出10多个彩糯玉米审定品种的登海西玉种业玉米所所长张学信证实了这一点。他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玉米胚乳中的葡萄糖会转化成淀粉,淀粉本身并没有甜味,甜玉米之所以吃起来甜,是因为第四条染色体上控制淀粉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葡萄糖不能转化成淀粉,玉米籽粒中积累了大量的葡萄糖。超甜玉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果玉米,是第三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使玉米籽粒中蔗糖含量达15%~20%,总的含糖量达27%~40%,因此吃起来更甜。
至于糯玉米为什么会五颜六色,张学信解释说,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多少决定了玉米颜色,如果控制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玉米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育种家通过不同颜色间的杂交,生产出了彩色糯玉米。
近年来,分子育种技术已经被引进到鲜食玉米育种过程中。“这里应用的分子育种技术主要是分子标记辅助技术,目的是为了加快育种进程。”赵久然解释,“分子标记,标记的是玉米的内源基因,并没有对基因进行人为改变。”
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抗病抗逆鉴定技术、分子标记技术选育优质、抗病育种材料。
——山东省青岛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婷婷
小番茄
如今,小个头儿番茄亦是蔬菜亦是果,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不过,“风光”背后也不乏小番茄是转基因产品的传言。“其实,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山东省青岛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婷婷告诉记者,“小番茄是自古就用的番茄品种,起初因为个头小、产量低,没有大面积种植。”
“我们团队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通过采集上千个品种的优质基因,培育成功了高番茄红素、耐储运的一系列番茄品种。”随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培育外形吸引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果蔬新品种成了*婷婷等育种家极为热衷的课题。“‘喀秋莎’就是我们培育的高番茄红素品种,其番茄红素含量高达每克16.5毫克。”
*婷婷介绍,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多数番茄易感的根结线虫病、枯萎病、叶霉病等,“喀秋莎”都可谓百病不侵。
那么,如此优秀的品种是否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为了让‘喀秋莎’聚合多种优良基因,我们想到了中外联姻的方法。”*婷婷用尽可能通俗的比喻来解释质疑,“杂交、回交、自交……一遍遍尝试,最终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抗病抗逆鉴定技术、分子标记技术选育优质、抗病育种材料,培育出了耐储运基因显现,根结线虫病、枯萎病、叶霉病等多病不侵的‘超级番茄’。”
内容来源:农民日报,吐血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在与小帮取得联系授权后,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