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只有打磨过的身材,才能胜任各种时装的剪裁
施时代发展,全民健身的口号打响,运动从来没有像如今这个时代受到大众的重视和追捧,甚至支撑起了一条条产业链。
相信,每一位对运动稍有涉猎的伙伴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三分练,七分吃”“好身材是吃出来的”......
甚至有许多健身大佬也常劝诫别人“吃不对,相当于白练,就算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不会吃=0”。
此话一出,许多健身小白像是了解到了机密,立马安排健身餐吃起来,甚至长期严格执行。
其实,很多时候你或许做错了......
误区一:健身餐=低热量;运动=与美食绝缘说起健身餐三字,许多人都会浮现起同一画面,几颗孤单的圣女果,外加两片鸡胸肉,几粒坚果,还有标配的西蓝花。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目标不同、饮食习惯不同、运动量、肌肉量和体脂不同的人,应补充的营养元素和分量上有极大差别。
举个例子,一位运动员减脂期间一天要吃卡热量,但这个数字对于增肌者来说有点天马行空。
许多中高级训练者,他们可以适当吃一些美食,只要调整好其他摄入和运动即可,所以并不代表运动就要和美食绝缘。
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只要平时热量摄入差别不夸张,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或是蔬菜,对整体训练构不成大影响。
误区二:少食多餐“少食多餐”“过午不食”“不吃主食“”这三个饮食策略在减肥党中也颇为流行,尤其是少食多餐,许多营养师就经常以这个做噱头。
事实上,目前并没有可靠的研究证实在热量摄入一致的情况下,“少食多餐”能带来更好的减脂效果。
唯一的好处就是降低减肥者的饥饿感,避免暴饮暴食,以此来控制热量赤字,但许多人不会把握,常摄入过多。
例如大家在减肥期间常吃的坚果、能量棒、酸奶等,或许会起到反作用。
误区三:体重不减=减肥失败(等重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体积约是肌肉3倍大,你瘦了体重没变,或许是因为脂肪减少的同时,肌肉在增加。)
体重不变不代表没有瘦,减肥不是减重,是减“肥”,肥就是我们所说的脂肪,脂肪很轻,不压秤,但是占地方。
所以,不要对体重秤上的数字太执着,关键是要看围度和体脂,如果围度变了,体脂降低了,说明你在健康的瘦。
很多减肥中的人会说,我体重没明显减少但莫名其妙的衣服,裤子都大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行看围度,外行看斤数。
误区四:暴汗=减肥出汗不能减肥,暴汗也不能......
出汗只是我们身体平衡体温的一种做法而已,即使出汗后体重减轻,也不过是水分流失而已。
脂肪代谢主要依靠氧气,脂肪分解也需要氧气,最好代谢的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也就是呼出的气体和汗水等。
而汗水在这里的角色比较小,甚至受到环境和温度的影响。
同理,许多人利用暴汗服、暴汗裤、裹保鲜膜等,这都是明晃晃的智商税,而且裹久了还会出现皮肤病。
以上4个误区,相信很多人都踩到过,甚至一度否认自己。其实不必如此焦虑,减肥和增肌都有一段过程,只有坚持下来,才能收获美好的自己。
“健身不健脑等于白健”,希望大家一定不要听信任何走捷径的方式,那些营销满天飞的产品效果不大,甚至微乎其微。
身材不好就去锻炼,别把窘境迁怒于别人,你唯一可以抱怨的,只是不够努力的自己。
问:你在运动圈里还踩过哪些坑?进入过哪些误区?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