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牛国江在大棚里采摘圣女果。
“老牛,棚子里又摘了10筐,你这边要是装箱差不多了,叫几个人过来搭把手。”
“好!老张,你继续摘着,我一会儿就过去。”
7月12日,在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安一村一处由民居改造的仓库里,一排排打包完毕的箱子整齐堆放。挂了电话,5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牛国江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把汗,继续和村民们一起打包刚采摘的圣女果。
“咱村的圣女果品质好,尝过的人大多数都成了回头客。这不,前两天又接了几个大订单。”牛国江笑容满面地说。
在安仁镇,几乎家家种冬枣,冬枣是镇上的支柱产业,而在土地面积多亩的安一村,冬枣的种植面积达到了四分之三。这样一个传统的冬枣种植村怎么就种起了圣女果?这一切,都离不开爱操心的老牛——牛国江。
“冬枣绝对是我们这儿的好产业,但是我们村的冬枣绝大部分是冷棚种植,上市晚,没有价格优势。”放下手中的箱子,牛国江告诉记者,“温室大棚冬枣虽然成熟早、卖价高,但是棚体占地面积大,我们村土地有限,无法大规模发展。加上近几年冬枣市场价格不稳定,如果村民都继续种冬枣,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很低。”
为了改变农作物品种单一现状,拓宽村民致富途径,去年6月,牛国江带着村里有想法的年轻人前往山东“取经”,希望能找到适合村里种植的其他果蔬。
两次山东之行结束后,大家都对山东当地的一种圣女果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方告知,这种圣女果好管理、产量高、品质好,同时耐贮运,商品率高,近几年在市场上深受喜爱,不愁销路。“当时考察并听完详细介绍后,我们高兴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牛国江回忆说。
正当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引进种植时,牛国江喊住了大家。为了降低村民们的风险,牛国江先在村里尝试种植了3座大棚的圣女果,并下决心“等掌握了技术,挣到钱时,再带着大家一块儿种。”
30多摄氏度的大棚里,牛国江一干就是小半年。土壤环境、水肥比例、栽植密度、搭架高度等,他一项项摸索,失败了就一次次再来,最后俨然成了“土专家”。
终于,去年10月种植的“试验田”,在老牛和妻子以及村民吴清玲等人的共同打理下,今年3月下旬结出了第一批果子。拿着第一颗摘下的果子,牛国江小心翼翼地捧着尝了一口后,激动地说:“成了!”
刚结出的果子,牛国江坦言“送的比卖的多,因为要让大家先知道嘛。”因为口感好,购买安一村圣女果的回头客越来越多,订单不断,甚至有客商联系牛国江,看村里能不能再种些其他瓜果,他们想一并收购。今年3月,北京的一家客商更是专程来到安一村,流转了村里无人打理的8亩荒地种植圣女果,村民们在棚里务工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这样的果实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记者跟随牛国江踏上田间小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圣女果温室大棚。走进大棚,红彤彤的圣女果挂满枝头,果实饱满,晶莹剔透,色泽鲜亮。“你们尝一下,味道美得很,而且绿色纯天然,不打任何农药……”牛国江从枝蔓上摘下圣女果让大家品尝。“皮薄汁多,入口甘甜,果然和平时吃的圣女果不一样。”同行之人边吃边感叹。
牛国江告诉记者,这3棚圣女果目前每亩产量大约公斤,每公斤市场价在12元至20元,比村里的冬枣效益高。这些圣女果最短能连续采摘6个月,销售期长,加之市场逐渐打开,未来的销路也不用担心。
“老牛为了帮助大家致富,把能吃的苦都替我们吃了。我们一定会跟着他好好学技术。”吴清玲感慨地说。
去年,牛国江的心愿是带领安一村全体村民脱贫,最终心愿实现,名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左右。今年,牛国江有了新心愿,他想带领条件允许的村民种好圣女果,让大伙儿的收入再增加。
“目前有很多村民已经明确了要种植圣女果,我们计划再去一趟山东学习技术,8月20日前后就栽苗。”牛国江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村要改变种植结构,在发展冬枣种植的基础上多做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记者穆骋文/图)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