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刚刚挂起,微风送来一阵阵清香。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加宽水泥路上,除了早起务工的村民,还有各地来游玩的城里人。
他们有三两结伴到“田薯叔”农庄拍短视频的新媒体主播,有带着娃到产业园采摘蔬菜的年轻夫妻,还有到“艺舍别院”仿古院落品尝农家菜的食客……到了周末,田西村更是游人如织,路边停满了私家车。
时间倒回十多年前,村子是另外一番景象。年,在西安某软件公司上班的田小雄回村照顾父亲,看到的是村上不通自来水,一下大雨污水有倒灌进村民家中的风险,村民到镇上赶一次集,两脚全是泥。
因田西村道路坑坑洼洼,田小雄给父亲购买的轮椅直到老人去世都没用上,这件事成了他内心的遗憾。从那时起,田小雄下定决心,要改变田西村落后的面貌。
一个能人让集体经济“突破零元”
年,凭着为村子修一条像样路的承诺,田小雄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
刚一上任,田小雄就率先实施路面硬化和污水坑治理工程。那时的田西村集体一穷二白,拿不出修路的钱,田小雄花光自己创业多年的积蓄。就这仍有部分群众担心基建过程中自家利益受损,田小雄不厌其烦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智慧育苗
施工期间,田小雄每天都守在现场。为节省开支,他带着村干部充当装卸工,有时忙到凌晨。三个多月后,工程如期完工,曾经臭气熏天的污水坑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七米宽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外的公路。
紧接着,田小雄又实施了人畜饮水、高速公路噪音治理、村容村貌治理等工程,村民们对村上的变化赞不绝口。年换届选举时,田小雄毫无悬念地连任了。
如何让村民们富起来成了田小雄思考的新问题。田西村有30多年种红薯和育苗的历史,但过去大多是农户分散种植,缺少统一指导和管理,抗风险能力差,收益不稳定。
年,田西村成为杨陵区第一批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为鼓励村民积极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田小雄提议每五户选出一名村集体成员代表。
今年54岁的田元旗就是84名代表之一,他们提出的很多建议都被村上采纳,成立了田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计划在亩地集中育红薯苗,统一完善水电设施,统一种植培训。
田地里,一排排温室大棚暖意融融,一株株“秦薯5号”种苗长势正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新民正在指导村民育红薯苗。田西村集体共有育种大棚20栋,一个棚能产40多万株红薯苗。
红薯苗除供应周边种植户,还远销至河南、甘肃等省份。“田薯叔”牌红薯借助电商平台卖到榆林、新疆等地。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村民们领到了分红。
一项产业让村集体经济“进账百万”
依托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的支撑,田西村不断拓宽红薯产业链。年,田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全村亩农用地,加上村集体50亩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集红薯产业、创意农业等为一体的田家寨健康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共建大棚79栋,用于种植红薯、圣女果、西红柿、羊肚菌等作物。
“95后”退伍士兵田刚年6月回到村上,两个月后被安排到产业园做管理工作。他索性搬到园区住,白天开着拖拉机旋地,晚上到周边的市场了解行情,为销售做准备。
大棚辣椒获得丰收
“干农业急不得,最磨性子,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管理园子务工人员、设备,长了不少本事。”田刚说。
在西红柿上市的季节,一大早,70岁村民陈铁娃就来到产业园内的大棚里,此时,西红柿绿色藤蔓有一人多高,红绿相间的西红柿挂在上面,长势喜人。
一大早忙碌的还有客户薛松,他从西安赶往产业园。因田西村的种植技术不一般,故西红柿皮薄、甜度高和沙瓤。虽价格高出同类产品四成,但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这是西红柿幼苗的食粮,我们整个栽培过程都是用蚯蚓粪和蚯蚓加工而成的水溶肥、叶面肥喷施作物,不用一粒化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兼产业园技术顾问李康定慢慢蹲下,用手扒开废弃物,一条条活蹦乱跳的蚯蚓映入眼帘。
除了来自西农大的“学院派”,产业园还有来自田间地头的“土专家”。段耀峰今年60岁,是宝鸡市扶风县段家镇人。高中毕业后,他就在自家的两亩地上种起了蔬菜,是村上第一个建温室大棚的,并在一年内回本。年,考取了高级农艺师资格证,去年,他被田西村“挖”来。
“我种了一辈子地,牢记农事不误农时,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时间。”段耀峰说,现在学习渠道多了,他一有空就给自己“充电”,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