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咖啡风味复杂且充满水果风味、明亮的酸质、饱满的口感、独特的香气,这些风味特性让许多人对它爱不释手。
种植区域
肯尼亚全境一共有10个咖啡产区,分别为:中部(肯尼亚山及Aberdare山一带)、西部(Kisii、Nyanza及Bungoma)、东非大裂谷(Nakuru和Kericho)、东部(Machakos、Embu和Meru)以及沿海一带(Taita山丘)等。这些产区都有独特的气候及咖啡生长条件,当中又有细分微型产区,这些都会让咖啡风味产生细致的差异。
肯尼亚精品咖啡主要种植在著名的死火山——肯尼亚山周边的高原地带,这里的土壤属于火山土壤,呈现深红色和橙色,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磷,排水性良好。产区海拔在米~米,10月~12月是主产季,6月~8月是副产季。
种植品种
肯尼亚99%以上的咖啡为阿拉比卡咖啡,主要品种有SL28、SL34、K7、鲁依鲁(Ruiru)R11、Batian。其中比较特别的是SL28和SL34这两个品种,是实验室研发的波旁混合种,在其他咖啡产国较少出现,这些种植於高海拔产区的品种所产出咖啡具复杂香气。另外K7这个品种,是种植在较低海拔,且因根部较深所以较为耐旱。Batian和R11这两个品种,都是在实验室配出的育种,以抵抗咖啡相关疾病。
团队合作的家族事业
肯尼亚种植咖啡的咖农们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努力学习精致农业并种植顶级咖啡,大多数专职种咖啡的人都是家族事业,你可能听过当地人称自己为“咖啡的孩子”,咖啡就是他们的父母,其他生产者们就是他们的兄弟姊妹。这些咖啡生产者偏好全手工操作,从采摘咖啡果实、干燥、处理到分级都是手工,大多数的农园每公顷会种植约棵咖啡树。
多数咖农都在合作社工作,而这会提升咖啡品质的一致性;*府建立咖啡交易所(NCE)对咖啡统一进行分级鉴定,而且还会举行竞标拍卖会,通过透明化的拍卖机制来保障生产者的利益。
所以说,肯尼亚咖啡高品质的背后,是*府、组织机构、咖农们的共同努力而得到的。
咖啡豆分级
肯尼亚的咖啡分级与埃塞按瑕疵率进行分级的方式不同。肯尼亚是根据咖啡豆的颗粒大小来进行分级的,主要是看豆子的重量、形状外观,大小依次被分为AA、AB、PB、C、E、TT等等。AA/AB/C代表的是不同大小的咖啡豆,PB代表圆豆,就是一个咖啡果实只有一颗种子,E代表极大颗的咖啡豆象豆,TT代表低密度的咖啡豆,品质相对较差。而“plus”或者是“+”的等级则是生豆商根据豆子的风味而进行评级的,但是不同的生豆商之间标准会有些出入,所以这个仅供参考。
72小时水洗处理法
肯尼亚常见的K72水洗处理法,将采收回来筛选过的咖啡樱桃进行去皮、发酵,发酵24小时后使用干净的河水进行冲洗,然后再泡在干净的河水里发酵24小时,再洗净,再发酵,重复3次,时间长达72小时。这种方式能够使豆子的果酸更为明亮,风味也会更为细腻!
狼人“肯尼亚·圣女果”的等级是AAplus,也就是AA+,来自肯尼亚麒麟雅加产区,这个产区靠近涅里,位于肯尼亚山的山坡上面,被公认为肯尼亚最优秀的产区之一。
这支肯尼亚·圣女果有着乌梅、圣女果、柠檬般强劲的果酸,但却不会让人感到刺激;有着像蜂蜜般甜支撑住它的酸,增加了更多的风味层次;绿茶般的余韵为它更添一丝清新、清爽。这支肯尼亚很有意思,在烘焙的时候,可以闻到一些像是可乐的香气,嚼豆子的时候是烤番薯的香气。
肯尼亚AA小玛瑙虹吸
粉量:20克
粉水比例:1:12
研磨度:大富士4刻度(比细砂糖略粗一丢丢)
水温:95℃
萃取时间:1’30”
手法:采用“后投粉”,等水全部升上上壶后,测得水温95℃的时候把粉倒进去,轻压咖啡粉让热水跟咖啡粉可以充分接触,闷蒸30秒时进行第一次搅拌,出现明显分层且停止分层的时候进行第二次搅拌,等到再次出现分层时关火并进行第三次搅拌(6~8圈左右),然后用半湿毛巾包裹下壶让咖啡液快速回流。
狼人还有一款来自多门处理厂的肯尼亚AB,它的风味倒是让人有些惊讶,清晰的乌梅酸调,焦糖、蜂蜜般的甜感,余韵绵长,温度略微下降,竟然还有点番茄浓汤的感觉。狼人选择把这支水洗的肯尼亚AB烘焙至中度烘焙,带出它蜂蜜、焦糖般的甜感,以及凸显出它扎实的口感。
肯尼亚AB手冲
粉量:15克
粉水比例:1:15-1:16
滤杯:harioV60
研磨度:大富士3刻度(细砂糖大小)
水温:90℃
萃取时间:2’00”
手法:采用“分段式萃取”,注入粉量两倍左右的水(约35克)进行闷蒸,闷蒸开始计时,看到粉床表面由湿润开始变得干燥之后即可结束闷蒸(时间约30秒),进行第二段注水,注入约90克水,即克水时进行分段,等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用比前一段稍大的水流进行冲煮,注水至克左右的时候停止,待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