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高长岭李英华
“这边收了麦,第二天就要种。现在天有点旱,我们种上高粱就浇水,一直到下雨为止,让庄稼能喝上透墒水。”6月3日,在邓州市林扒镇南朱营村高粱地里忙碌的沈兴新说,在他身后,6万亩高粱刚刚播种完毕。“我们种的是‘红缨子’,属于糯高粱,耐蒸煮,是高端白酒的供应原料。”
邓州市的酒用高粱绿油油的,生机勃勃。
“夏播无早,越早越好”,说的就是秋作物早种一天、早管一天,增产的效果就十分明显。当我省夏收由南到北依次展开的同时,已经收获的地方争抢农时,进入夏播阶段。截至6月3日,我省夏收将近一半,夏播面积已经有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
夏播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产出和产能、数量和质量、生产和生态、增产和增收的关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调整秋作物种植业结构,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个有效途径。
5月30日,在超级产粮大县邓州,记者通过多地走访,亲身见证了当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探索。
保证口粮安全前提下改革
“开始收麦以来,我这里已经从农民手里收麦万斤,今年有望收购到万斤。”邓州市高集镇堰陂村村民王长肖说,今年小麦品质好,价格高,前来卖粮的农民笑声不断。
“今年邓州市小麦品质好,地头价从1.03元、1.05元、1.06元一直在攀升。”邓州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符说,本地和外省粮食加工企业竞相前来收购。
“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小麦总产将超过20亿斤。”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说,只有在保障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才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而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近年来,我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各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种植结构越调越优
在王长肖的粮仓东边,就是他的蔬菜种植基地,8个无公害蔬菜大棚内,茄子、辣椒、圣女果、豆角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我种的这棚辣椒能收到斤。”王长肖说,按照现在市场批发价每斤5.5元算,能收入4万多元。
王长肖的蔬菜种植基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在省、市农业部门支持下,特别是省农科院与邓州市实施院县共建,王长肖的蔬菜基地从亩迅速发展到了多亩,再加上台资注入,个温室大棚正在建设。
“我们有意引导农民种植优质蔬菜,有条件的从露地蔬菜向设施蔬菜过渡,近年来全市蔬菜种植从30万亩次向55万亩次迈进。”李符说。
近年来,邓州市秋粮种植结构逐步调优,花生从25万亩增加到万亩,其中优质花生占到了70%;籽粒玉米面积持续压减,大豆种植面积从2万亩恢复到15万亩,优质林果从0亩增加到6.5万亩,酒用高粱、谷子、绿豆等小杂粮面积也在稳步扩大。
邓州市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我省改革实践的一个缩影。
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我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以优质小麦为例,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7;花生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万亩,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优质林果达到万亩;优质草畜走出了一条秸秆换肉换奶、循环发展的路子,畜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此外,大豆扩种,蔬菜、中药材、饲草等经济作物面积也不断扩大。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省农业结构越调越优,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农民的种植收益也越来越高。从筑牢大厨房,到丰富大厨房,再到做优大餐桌,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