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断 http://pf.39.net/bdfyy/bdfzd白癜风诊断 http://pf.39.net/bdfyy/bdfzd近年来,非洲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时髦”的浙商掘金地。
年,祖籍浙江青田的季永灵前往非洲掘金。这些年,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0年前,在非洲的“10个中国人里,有8个彼此都熟悉”。因为当时人不多,圈子小。但是,如今在非洲的大城市中,黑发*肤的中国人随处可见,“碰到的10个中国人里,大概有9个我都不认识,人太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超过万。在这百万之众中,敢闯敢冒的浙江人充当了先驱者的角色。早在年前,就有浙商前往非洲投资创业。
东非大裂谷
竞选非洲国家总统的“浙二代”
很多很多年前,一些勤劳勇敢的浙商从浙南出发,在印度洋上飘荡月余到欧洲“发财”。欧洲市场逐渐饱和后,一些更加大胆的浙商再次跨越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来到非洲。
年,在法国闯荡天下的温州青年程志平来到非洲加蓬的让蒂尔港贩卖瓷器,这一来便彻底留在了非洲。之后他还娶了当地酋长的女儿,生养了一个混血儿子。
让蒂尔港靠海,鱼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程志平给当地的捕鱼业带来了两项关键技术。
当地人一直习惯用渔叉手捞的方法捕鱼,程志平他们首先引进了渔网,使得产量大增。之后,这种中国渔民传统的结网方式在加蓬一直沿用至今。
捕捞后,西部非洲传统的做法是将鲜鱼用烟火熏制成鱼干。这样虽然解决了在炎热潮湿条件下鱼的长期储存贩运问题,却损失了它的鲜美味道。程志平教当地人用盐腌制晾晒成咸鱼干。这种温州人常用的制鱼方法,正好弥补了西非传统熏鱼干的缺陷,既方便储运又不失鲜美。
不过,程志平并非通过改良当地的捕鱼业来创业的。西非的加蓬,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国家。二战结束后,加蓬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出现了程志平和伐木工人的身影。这位胆识过人的老浙商经过多年励精图治,最终成为当地最大的木材企业家。后来,他又弃商入*,成为加蓬南部埃丁布埃州州长。
这段尘封的往事,因为程志平的儿子、非洲联盟委员会前主席让·平竞选加蓬总统而再度揭开。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浙商深入非洲腹地开疆辟土、造福当地人民,创造财富故事的人生传奇,在非洲大地久久流传。
多年后,这位“浙二代”让·平回到他父亲的家乡,对着媒体竖着大拇指说:从我父亲的身上看到了浙商的优秀之处和可敬之处。
把“中国菜园”搬到非洲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尼日利亚最大的港口城市拉各斯,一群尼日利亚当地人穿着中国越剧服,唱着越剧经典桥段的表演每天都会上演。这个尼日利亚华星艺术团的策划者和团长是来自浙江的倪孟晓。
尼日利亚华星艺术团
在坊间,尼日利亚人喜欢叫倪孟晓“来自中国的大善人”。他的七星农场聘请了百余名尼日利亚人种植中国的瓜果蔬菜,解决当地人就业。他还资助当地百余名孩子上学,教非洲人学唱中国的传统戏剧……
倪孟晓的“美名”要从他在尼日利亚的七星农场说起。不见门禁、没有围栏的七星农场,满眼绿油油都是的中国蔬菜:茄子花紫、*瓜花*、豆角长长,肥嫩的油菜、香菜和韭菜……
倪孟晓经常在朋友圈里晒他农场新培育出来的菜,最近一次公布新品是在8月中旬,“圣女果和西红柿马上上市!”
这些菜的种子都来自中国,在尼日利亚完成培植。“这里的菜都是刚长出来的时候打点药,后来就不打了,没有农药味儿。浇灌的水都是从地下抽出来的矿泉水,施的是农家肥。”倪孟晓向《浙商》记者介绍说。
现在说起来一切都很美好,但拓荒者其实都是勇士,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早年,在尼日利亚当“农民”的倪孟晓,并不容易,农场是沙地,地力很薄,他只能从附近的养鸡场拉来鸡粪,熟化后作为底肥施在地里。农场没有电,就用柴油发电。沙地保墒性差,需要经常浇水,只能从地下抽。
好在,困难总是会过去的。近两年,尼日利亚经济发展一片大好,赶超南非,成为非洲新的经济第一大国。倪孟晓还有一个身份——尼日利亚中国商贸企业协会会长,他表示,尼日利亚总人口1.8亿,是非洲名副其实的大国,市场巨大。“目前,在尼日利亚的浙江人约有七八千人,基本以从事国际贸易、开设工厂为主。”
“东非鞋王”的忧与思
在“地球的大伤疤”——东非大裂谷的东边坐落了包括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在内的10个东非国家。不管是地貌人文景观,还是自然资源,东非都呈现了无可比拟的魅力。
“东非鞋王”季永灵也是从欧洲辗转去非洲淘金的浙商典型。年左右,季永灵将生意的触角从欧洲延伸到了非洲。
当时,在法国做服装贸易的季永灵,原本是抱着“吃螃蟹”的心态,带了一批货到非洲碰碰运气,没想到,带过去的法国风服装被抢购一空。冷静分析原因后,他发现:“喀麦隆原先是法国的殖民地,当地人深受法国风影响,很多事情都仍以法国为风向标。”想到这一点,他激动了。
季永灵告诉《浙商》记者,非洲很多地方以前都是英法殖民地,独立后这些国家也不再单纯地封闭自守了,他们会有意去追寻或模仿英法等国。换句话说,非洲人的消费观念可供开发和挖掘的潜力太大了,因为他们主动去接轨世界了。
这之后,他就开始频繁地来往于欧非两大洲,除了喀麦隆,他还把服装贸易带去了乌干达、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国,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验证了他当初的推断。
“非洲大部分地方常年恒温,基本只有夏天。哪怕欧洲夏末即将过季的衣服,我也可以大量囤货,因为非洲那边有源源不竭的需求。”那几年,季永灵尝到了非洲市场的甜头。
后来,他干脆直接把工厂开在了非洲,当地产当地卖。“当地制造业基础薄弱,但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因为把握住了好时机,季永灵的鞋厂越做越大,工厂遍布乌干达、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国。
然而,10年过去,“非洲淘金热”带来的盲目竞争和盲目投资等问题渐渐显现出来。“中国人一窝蜂上的心态近两年在非洲表现尤为突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什么生意好做,大家就都一窝蜂上,最后陷入了互相打压的恶性竞争。”季永灵表示,尽管非洲资源丰富、市场巨大,但有些基建还很不完善。
“虽然中非合作前景巨大,未来美好无限展望。但来之前,先多思。”季永灵最后提醒道。